豫西南重镇南阳再度成为舆论焦点,这座有着“帝乡”“月季花都”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,正以产业转型、民生关怀与文化传承的三重奏,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,从产业园区的前沿突破到街头巷尾的温情故事,从千年文明的当代表达到城市管理的精细变革,南阳用扎实的行动诠释着中部崛起中的“南阳担当”。
产业跃迁:防爆产业群斩获欧盟最大订单,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
最新消息显示,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德国西门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成功拿下价值壹捌亿元的防爆电机订单,这是中国防爆装备制造业迄今在欧盟市场获得的最大单笔合同,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出口的YBX肆系列高效节能防爆电机,采用自主研发的磁悬浮轴承技术,能耗较欧盟现行标准降低贰叁%,噪声控制达到叁伍分贝以下,填补了我国在高端静音防爆设备领域的空白。  
南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负责人透露,该订单将带动本地壹贰家配套企业增产扩能,预计创造贰000个就业岗位,卧龙电气南阳基地的智能生产线改造项目也已启动,通过引入伍G+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从原材料检测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,这座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城市,正在以“智造”为引擎,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。
民生温度:“幸福食堂”全覆盖工程惠及贰柒万城乡老人
在产业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,南阳的民生工程同样令人动容,据市民政局最新数据,全市首批建设的壹叁陆家“幸福食堂”已全部投入运营,覆盖所有县区,为贰柒万陆伍岁以上老人提供每餐叁元的营养套餐,在宛城区新华街道的助餐点,捌贰岁的独居老人王素琴捧着热腾腾的四菜一汤感慨:“孩子在外打工,现在天天能吃到现成饭,还有医生定期测血压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  
这套民生服务体系还延伸出“中央厨房+社区配送+邻里互助”的创新模式,唐河县探索的“时间银行”机制,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送餐服务并储存服务时长,已招募银发志愿者叁捌00余人,南阳市医保局同步推出的“村医通”智能终端,让农村留守老人在村卫生室即可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和医保结算,真正实现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。

文化新生:黄山遗址考古新发现重构中华玉文化起源认知
在文化领域,南阳同样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,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公布黄山遗址最新发掘成果:新发现的仰韶文化晚期制玉作坊,出土玉料总量达贰.叁吨,其中一件完整的蛇纹石玉钺半成品,将我国规模化制玉史前推至伍伍00年前,考古队领队马俊才表示,这些发现证实南阳盆地曾是史前南北玉器贸易的枢纽,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关键实物证据。  
与此相呼应,南阳月季博览园正在举行的“数字汉画展”引发关注,通过叁D全息技术复原的《车骑出行图》等汉代画像石,让观众可沉浸式体验“投壶问礼”等汉代礼仪,这种“科技+文物”的活化利用模式,使厚重的汉文化以更年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,据悉,南阳博物院联合腾讯开发的“云游汉阙”小程序,上线两周访问量已突破叁00万人次。

城市治理:智慧城管系统破解“停车难”痼疾
面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治理难题,南阳的创新实践同样可圈可点,新投入运行的“城市大脑”停车管理系统,通过柒肆叁个高位视频探头实时监测城区伍.捌万个停车位,在“豫事办”APP生成动态停车热力图,系统运行三个月来,核心商圈寻找车位平均时长从壹伍分钟降至肆分钟,违停率下降陆贰%。  
更值得称道的是系统蕴含的人文关怀,针对接送学生车辆临时停放需求,在全市捌玖所中小学周边设置“彩虹临时停车带”,限时停放贰0分钟不纳入违停记录,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思路,正是南阳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过程中,平衡发展与民生的生动注脚。
从车间里的智能机械臂到社区里的暖心午餐,从考古探方里的文明密码到云端之上的文化传承,当下的南阳正在用多维度的创新实践,书写着中部地区转型升级的样本,正如市委书记朱是西在近期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所言:“我们要让产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同频共振,让千年古郡焕发时代光彩。”这座有着贰柒00多年历史的城市,正以独特的“南阳节奏”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稳步前行。
(注:本文数据截至发稿前最新统计,后续动态请关注南阳新闻网官方发布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