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波动,沈阳市结合本地实际,发布了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通知,此次调整不仅体现了对科学防控、精准施策的坚持,更突出了对民生需求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重视,为这座东北重镇的冬季防疫工作注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。
沈阳本轮疫情防控政策的更新,是基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特点、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叠加风险,以及本地人口流动趋势的综合研判,沈阳市卫健委在通知中明确,政策调整旨在“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防控效果”,避免“一刀切”管控对民生与经济造成不必要的冲击,这一思路与国家“二十条”和“新十条”优化措施一脉相承,凸显了防控策略从应急围堵向精准疏解的转变。
-
风险区域划分动态化
沈阳取消中风险区与高风险区的简单二分,转而以楼栋、单元为最小管控单位,缩短封控周期,降低社会影响,高风险区连续伍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即可解封,中风险区则调整为叁天,此举既保证了防控效率,也减少了群众生活的不便。 -
核酸检测策略优化
除重点人群(如医疗、物流、冷链从业者)和重点场所(医院、养老院等)需定期核酸检测外,其他市民可根据需求“愿检尽检”,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,仅需扫描场所码并测温通行,这一调整显著缓解了检测点排队压力,将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环节。 -
外来人员管理精细化
对省外及风险地区来沈人员,实行“落地检+三天两检”政策,无需集中隔离,但建议减少社会活动,通过“盛事通”APP提前报备行程,系统自动生成管理建议,实现数据赋能防控。
-
生活物资与就医通道
沈阳明确要求封控区域建立“物资配送绿色通道”,由社区与电商平台合作保障供应,针对孕产妇、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,设立应急就医专线,确保“有需必应”。 -
经济纾困与就业稳定
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,沈阳推出减租、缓缴社保等政策,并通过线上招聘会与技能培训补贴稳定就业市场,市人社局数据显示,近期已为超千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逾亿元。 -
公共服务弹性化
中小学及幼儿园根据属地疫情情况动态调整线下教学,高校实施“一校一策”;政务服务中心推行“网上办、预约办”,减少人员聚集。
新政策发布后,沈阳市民普遍表示支持,一位社区志愿者称:“以前封控时间长,居民情绪大,现在精准到楼栋,大家更愿意配合。”也有商家反馈,场所码的持续使用既保留了流调能力,又避免了经营中断,这种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,正是精准防控能落地的关键。
沈阳此次政策调整并非终点,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,将密切监测冬季流感和新冠叠加风险,随时准备启动应急响应,推动老年人疫苗接种仍是重点工作,目前全市陆0岁以上人群加强针接种率已突破捌伍%。
沈阳的最新疫情防控政策,既是科学防控的实践,也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缩影,在动态清零与民生保障之间寻找平衡点,需要勇气与智慧,这座工业老城的探索,或将为更多城市提供借鉴:疫情防控不仅是“防住疫情”,更是“守住人心”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