‌ElectroDroid 新闻头条 上海疫情中的死亡沉思录,当数字背后的人性光芒刺破阴霾

上海疫情中的死亡沉思录,当数字背后的人性光芒刺破阴霾

贰0贰贰年春天,上海疫情最严峻的时刻,我得知了一位远房长辈的离世,不是因为新冠,而是因为封控期间就医通道不畅,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死亡证明上写的是“心力衰竭”,但家人心里明白,那纸证明无法完全描述死亡的真相,这场疫情中,“死亡”不再是新闻里冰冷的数字,而是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,是每个普通家庭不得不直面的失去与哀恸。

上海此轮疫情中报告的死亡病例,多数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,从医学角度看,直接死因或许是这些旧疾,但疫情无疑加速了死亡的进程,当医疗资源极度紧张,当常规就医渠道受阻,那些需要持续治疗的患者便成了最脆弱的群体,我那位长辈便是如此,多年的心脏病史需要定期复查、及时调整用药,却在那个春天被迫中断了维持生命的医疗支持。

更令人痛心的是疫情中特殊的告别方式,多少子女无法见父母最后一面,多少伴侣被隔离在病房之外,连一句告别的话都来不及说,传统的丧葬仪式被简化甚至取消,逝者孤独地离去,生者无法完成应有的悼念,这种未完成的告别,在幸存者心里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,我表姐在电话里泣不成声:“我连妈妈最后一面都没见到,这将成为我一辈子的遗憾。”

上海疫情中的死亡沉思录,当数字背后的人性光芒刺破阴霾

疫情中的死亡还暴露了城市脆弱群体的生存困境,独居老人、残疾人士、贫困家庭,他们在正常时期尚且步履维艰,在疫情冲击下更是岌岌可危,社交媒体上那些求助信息,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,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是一个竭尽全力想要活下去的人。

正是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,人性的光芒才显得格外耀眼,邻里之间自发组织的互助群,志愿者不顾风险运送物资,医护人员连续多日不眠不休...这些温暖片段构成了疫情中另一幅画面,面对死亡威胁,上海市民展现出的坚韧与互助,是对生命价值最深沉的肯定,我家小区的一位年轻邻居,主动承担起为整栋楼老人配药的任务,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,他说:“我只是不想再看到有人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离开。”

上海疫情中的死亡沉思录,当数字背后的人性光芒刺破阴霾

疫情终将过去,但关于死亡的思考不应随之消散,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在疫情中经历的生死考验,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和尊严,我们是否构建了足够 resilient 的公共卫生体系?我们是否关照到了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?我们是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,保留了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?

那位远房长辈的葬礼很简单,只有寥寥数人参加,但在追思会上,我听到了一段令人动容的话:“她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活着,更是如何面对死亡,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,她依然保持着尊严和体面。”或许,这就是疫情中的死亡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——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,而在于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;死亡的意义不在于终结,而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活着。

当上海逐渐恢复往日的繁华,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不应被遗忘,他们是我们城市记忆的一部分,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,是提醒我们珍惜当下、关爱彼此的警钟,在死亡面前,我们学会谦卑;在失去之后,我们懂得珍惜,这或许就是那些逝去的生命留给生者最宝贵的遗产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媒体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lectrodroid.cn/news/13320.html

作者: aap8486

下一篇
http://electrodroid.cn/zb_users/upload/2025/11/20251104022021176219402150836.jpg

端午节假期几天2021/端午节假期几天高速不收费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