‌ElectroDroid 新闻联播 南京小汤山方舱,一座城市的抗疫堡垒与温情港湾

南京小汤山方舱,一座城市的抗疫堡垒与温情港湾

贰0贰贰年春天,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,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快速传播的阴影下,一座名为“南京小汤山方舱”的临时医疗设施在江北新区拔地而起,这座以贰00叁年北京小汤山医院为蓝本的方舱医院,不仅成为南京抗疫战线上的重要堡垒,更见证了普通人在危机中的坚韧与守望。

快速响应的“南京速度”
叁月壹伍日,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紧急启动扩建工程,短短柒贰小时内,占地贰.捌万平方米的方舱医院完成改造,提供叁000张隔离床位,这座由会展中心改造的方舱,划分出清洁区、缓冲区、污染区的严格动线,每个床位配备独立电源和呼叫系统,淋浴间、图书角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,这种高效部署的背后,是南京多年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积累——早在贰0贰0年,南京就制定了“平疫结合”的医疗资源转换预案,确保重大疫情下贰肆小时内可启动方舱建设。

科技赋能的人文关怀
与传统方舱不同,南京小汤山方舱更像一个智能化的临时社区,通过伍G网络全覆盖,患者可使用平板电脑直接与鼓楼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;智能手环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,数据直传指挥中心;送餐机器人每天为患者配送超万份餐食,但科技之外,更动人的是人文细节:针对儿童患者设立的“彩虹教室”由志愿者带领开展手工课;老年患者活动区每天播放经典戏曲;心理援助热线累计接听咨询贰000余次,这种“隔离不隔爱”的理念,让方舱超越了单纯的医疗功能。

南京小汤山方舱,一座城市的抗疫堡垒与温情港湾

平凡英雄的抗疫图谱
方舱里,肆贰岁的护士长王梅连续工作叁陆小时后晕倒在缓冲区;00后护士李琳在防护服上画满卡通图案逗小患者开心;保安赵师傅自学手语帮助听障患者,方舱外,南京出租车队组成“爱心车队”免费接送医护人员;大学生志愿者为医护子女提供线上辅导;周边居民自发往方舱运送新鲜果蔬,这些碎片化的温暖,共同拼凑出南京城的抗疫群像。

南京小汤山方舱,一座城市的抗疫堡垒与温情港湾

城市韧性的现代启示
南京小汤山方舱的实践,为特大城市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,其“分级诊疗”模式将轻症患者集中收治,有效保障了定点医院的重症救治资源;建立的“方舱-社区”联动机制,使出院患者可无缝衔接居家健康监测,更值得关注的是,方舱后期转型为疫苗接种中心和多病种筛查基地,实现了应急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,这种“平急两用”的理念,已被纳入多个城市的公共卫生规划。

南京小汤山方舱已完成历史使命,但它的启示依然深刻:当城市面临危机时,既需要硬核的医疗资源支撑,更需要柔软的社会网络托底,那些在方舱里绽放的笑容、紧握的双手、隔空的拥抱,都在诉说着同一个真理——任何艰难时刻,人性的光辉永远是最有效的良药。

这座曾经承载着希望与汗水的白色建筑,终将沉淀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,提醒着我们:在每一次风雨来临时,守望相助永远是穿透阴霾的阳光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大媒体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lectrodroid.cn/xwlb/13799.html

作者: qqaa8684

下一篇
http://electrodroid.cn/zb_users/upload/2025/11/20251104182819176225209990230.jpg

尼日利亚进口中国疫苗新动态:尼日利亚采购中国疫苗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