岫岩,这座位于辽宁东南部的满族自治县,以盛产美玉闻名,素有“玉都”之称,在贰0贰贰年那个不平凡的春天,岫岩却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——新冠疫情突如其来,让这座宁静的小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,当疫情的阴影笼罩玉乡,岫岩人民用坚韧和团结,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抗疫篇章。
疫情初现时,岫岩的街道瞬间安静下来,往日的车水马龙、集市喧嚣戛然而止,只有防疫宣传车的广播声在空旷的街道回荡,这座以玉石交易为经济命脉的城市,不得不暂时放缓脚步,玉雕作坊熄了炉火,玉石市场拉下卷帘,但岫岩人没有慌乱,他们知道,保护好生命,才能守护好这片玉乡的传承。
在岫岩的抗疫一线,涌现出无数动人的故事,社区工作者王淑梅连续二十多天没有回家,每天睡眠不足四小时,她的手机永远在充电状态,因为要接听数百个居民求助电话,当一位独居老人急需降血压药时,她奔波十余家药店,终于将药送到老人手中,老人颤巍巍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块岫岩玉小挂件要送给她,她婉拒了:“大爷,这块玉您留着,等疫情过去,我陪您去玉雕厂逛逛。”
岫岩的农村地区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抗疫智慧,哈达碑镇的村民自发组织“代购服务队”,每天统计各家需求,统一采购生活物资,汤沟村的村干部用满汉双语广播防疫知识,确保每位老年人都能听懂,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,构筑起岫岩农村牢固的防疫网络。

疫情期间,岫岩玉文化产业遭遇重创,但玉雕师们没有停下手中的刻刀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运岫在居家隔离期间,创作了《抗疫英雄》系列玉雕作品,将医护人员、志愿者形象与传统玉雕技艺结合。“玉石坚硬,正如我们岫岩人的意志;玉石温润,好比我们对待同胞的柔情。”王运岫如是说。
在物资最紧缺的时刻,岫岩人展现出令人动容的互助精神,偏岭镇的三家子村村民将自家大棚里的新鲜蔬菜无偿分给隔离住户;杨家堡镇的养鸡户每天向防疫卡点捐赠鸡蛋;苏子沟镇的古龙村村民连夜包了五千个饺子,送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,这些来自乡土的温度,成为岫岩抗疫最坚实的力量。

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奋战,岫岩终于迎来了解封的时刻,当第一辆客车缓缓驶出汽车站,当玉雕工厂重新响起机器轰鸣,当农贸市场再次飘起熟悉的美食香气,岫岩人知道,他们共同守护的家园正在苏醒。
疫情后的岫岩,多了一份沉静与思考,人们更加珍惜面对面的交流,更加理解社区的意义,更加懂得平凡生活的可贵,那座以玉闻名的城市,在经历疫情的洗礼后,如同经过打磨的岫岩玉,愈发显得温润而坚韧。
岫岩的抗疫故事,是中国千千万万小城抗疫的缩影,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坚持;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,却有点点滴滴的温情,这段经历已然融入岫岩的城市记忆,成为这片玉乡不可磨灭的精神烙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