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疫情步入新阶段的背景下,作为成都市郫都区医疗核心的郫县人民医院(通常指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),其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最新动态与应对策略,始终是区域内民众关注的焦点,医院紧跟国家与省、市卫健委的统一部署,已将新冠防控与诊疗工作全面融入“平急结合”的常态化医疗管理体系,展现出从应急围堵到精准防控、科学诊疗的深刻转变。
常态化监测预警: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
当前,郫县人民医院已不再设立独立的、大规模的核酸采样点,而是将监测重心转移至门急诊的哨点作用,对于所有出现发热、呼吸道症状的就诊患者,医院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度,进行快速的抗原或核酸检测鉴别,这种“症状驱动”的监测模式,更为精准高效,能够迅速识别并隔离潜在传染源,医院加强了对流感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同步监测,实行多病原联合检测,为鉴别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依据,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挤兑与浪费,发热门诊作为关键“前哨”,其运行流程持续优化,确保患者在专用区域完成诊疗,严格防止院内交叉感染。
诊疗策略迭代:聚焦高危人群与分级诊疗
根据最新的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》,郫县人民医院的临床重点已从“防感染”转向“保健康、防重症”,面对当前主要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,其致病力虽相对减弱,但对老年人、有基础性疾病等脆弱人群的威胁依然存在。
- 资源储备与药物保障: 医院药学部与医务科动态调整抗病毒小分子药物(如Paxlovid、阿兹夫定等)的库存,确保临床供应,强调早期干预和精准用药,对于符合指征的高危人群,力争在“黄金窗口期”内启用抗病毒治疗,以有效降低重症转化率。
- 重症救治能力强化: ICU(重症监护室)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救治主力,持续保持高度警惕,医院储备了充足的氧气供应、呼吸机、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关键设备,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重症救治演练,确保重症救治网络畅通无阻,绿色通道24小时待命。
- 分级诊疗有序衔接: 医院积极融入区域分级诊疗体系,对于轻症、无症状感染者,建议居家健康监测或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;医院则集中优势资源收治普通型、重型及危重型患者,这种分工协作,有效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,确保了急危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、高效的救治。
院内感染控制:构筑“零传播”安全壁垒
即便进入常态化阶段,郫县人民医院的院感防控标准从未降低,所有入院人员虽不再查验核酸证明,但仍需规范佩戴口罩,医院内部,环境物表的定期消毒、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、医护人员的标准防护均严格执行,针对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,根据疫情波动情况动态调整核酸检测或抗原筛查策略,全力守护住院病区这一脆弱人群集中地的安全,最大限度杜绝院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。

公众健康宣教:从“防”到“治”的观念更新

医院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、院内宣传栏、候诊区电子屏等渠道,持续向公众传递科学、权威的防疫知识,宣教重点已从早期的“如何防护”扩展到“感染后如何科学应对”、“抗病毒药物如何正确使用”、“‘长新冠’症状的识别与康复指导”等,特别是加强了对老年人疫苗接种重要性的宣传,鼓励符合条件者完成全程及加强免疫,构筑免疫屏障。
总结展望
郫县人民医院关于新冠的最新动态,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紧急应对到常态化管理的路径,医院当前的工作核心是:在精准监测预警的基础上,优化诊疗流程,强化重症救治,巩固院感防线,并引导公众科学认知、理性应对,医院将继续秉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的原则,动态调整策略,以更科学的部署、更充分的准备、更强大的韧性,守护好郫都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,在抗击疫情的“新常态”下,履行其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的光荣使命。
